考研论坛

 
查看: 376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十四届] 硕士到底读了什么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精华
0
威望
2
K币
6 元
注册时间
2019-8-1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5-30 11: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Baimax1993 于 2020-5-30 11:10 编辑

硕士到底读了什么
作者:Blasio
序言
在开始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一个概念:国内的研究生分为两个阶段,即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根据目前的习惯叫法,研究生指硕士研究生,博士则是指博士研究生,而我今天想和大家讨论的是前者。
不少人都会对研究生群体的日常有很多猜想。准备考研的人感觉考上了研究生的人就是实现了人生小目标的成功者,而在读研的人则感觉自己似乎进入了一场风波,在这其中,有人可以潇洒的“面对疾风”,但有的人会随波逐流,甚至在其中迷失自我,最后,一脸懵逼的就到了毕业季。
为什么我想写这篇文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便是我自己在考研上岸时,发自内心的一种小小使命感,即我应该向更多人解释什么是研究生。因为越来越多的人想通过考研提升自己,但同时又有太多人和我当年一样,根本无法接触到具有现实参考意义的普通研究生视角。我相信我们身边都有不少逆袭的强者,但更多人也许会和我类似。与其说我想向别人传播信息,不如说我只是在做曾经我想要遇到的那个信息源。
本科和硕士差不多?
类似的问题我在网上看到过很多,比如“考研还是工作?”、“硕士有必要读么?”等等,其实这些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就是对本、硕的不同了解不足。对于这个问题,相信只要是认真考上研究生的人,都会告诉你:差距很大;考研优于工作;硕士有必要读。为什么?
对于大多数本科生来说,四年的时间,其中三年用来学习基础知识,仅有最后一年中的半年时间用来做毕设,甚至在这期间还要抽出相当一部分时间用于找工作或筹备考研。当然,这还是比较理想的情况,我当年的本科毕设前后用了不到两个月,而且我深知,我不是一个人。
对于大多数硕士生来说,三年的时间,其中一年用来学习基础知识,第二年全年做研究,最后一年中还有半年用于完善研究和论文撰写。甚至在这期间还要抽出相当一部分时间用于找工作或筹备考博。当然,这还是比较理想的情况,因为有的导师从研一下半学期就要求学生开始课题研究,并且寒暑假什么的,随缘吧,科研成果才是你应该期盼的,不是么?
我用了几乎相同的描述方式,概述了本、硕过程。如果你还没有经历过硕士,那么看完以上两段,我不知道你是否可以隐约感觉到其中的不同。
首先,学制不同,硕士少了一年。
“但少了好多门课程!”
作为即将毕业的研三狗,如果你有这样的想法,我只能说你太天真了。因为硕士和本科的课程体系是不同的。
对本科生来说,大一、大二多数会安排一些专业内的高等教育通识课程。以机械专业为例,前两年有高数、大物、机械原理、机械设计、C语言基础、电工学等。在我看来这些课程所包含知识的共同特点就是:成熟(陈旧)!成熟到最新的内容可能都要追溯到几十年前。(这里排除部分新工科背景下建立的新专业。)
度过了基础课的时期,第三年开始有了一些专业课,这些专业课也许会让你在一开始为之兴奋,因为它可能让你真的接触到了一些特定领域的前沿内容。
一年后,你即将开始自己的毕设,对于大部分院校的学生来说,毕设的过程都在划水,因为大多数本科生的科研训练是从这个时候才开始的,同时,在3-6个月不等的时间内,这一切就结束了。于是我们做出了一份从某学长那参考过来的论文,达到了毕业要求。
对硕士来说,由于时间有限,研一上半学期的课程设置类似于大一、大二的专业通识课,而下半学期则像大三的专业课。但这里的专业课授课方式是完全不同的,因为老师的作用不再是讲述内容,而是引导内容。开课第一节就梳理一遍目录,之后的课程都由学生分批次对课本内容进行自行讲解,并要根据该部分内容的国内外发展情况进行综述介绍。该过程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可以主动的接受课程内容,同时获得内容对应的最新现状。如果你想完成这个过程,你至少需要有足够的表达能力、文献查阅能力。用时,这一个过程你所接触到的内容,可能就发表于上个月,或者更近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你所接触的到的新方法,很可能就会对你之后的研究产生重要影响。
综上,研一的课程模式设定,就已经开始对学生个人的科研能力提出了要求。
研二开始,硕士几乎已经没有具体的课程安排,而进入到了硕士的核心学习阶段:课题研究阶段。这个阶段看似没有课,但对于任何一个研究生来说,这意味着学习规划已经变成了自己的事情,要学什么,你需要从课题中分析,并且要调用全身的精力,用最快的方式学会。很多人会在这个阶段开始懵逼,因为这个时候就需要用到自己的学习方法,而且这里的学习方法指的是它可以用于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任何内容。如果你没有这个能力,那么也许硕士的痛苦之旅就从现在开始了。我在这里不具体介绍方法,因为每个人领悟到的都不一样,甚至与其说是找到学习方法,更不如说是要找到自己做事情的方法。
漫长的研二,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就是不同的味道,有人可以一年时间发表多篇论文,但有的人却为了一个问题和导师周旋了整整一年,也没有解决。这其中可能因为课题难度上的差异而造成如此不同,但无论你是通过保研还是考试,只要你能读研,通过一年的努力,一般来说都可以完成最基本的科研任务。
研三的开始,就标志着你的硕士阶段开始倒计时了,上半学期主要完成课题收尾和论文初稿,下半学期准备毕业。
对比来看,其实本科阶段更多的是让人从初等教育过度到高等教育的初级阶段,仅在最后阶段,要求你用自己的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整的做一件事(毕设)。而硕士阶段仅用很短的时间让人适应环境,之后便开始要求你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不断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利用这样的方法完整的做一件稍大一点的事。这其中我想强调的是两个词,一个是“完整”,一个是“做”。前者限定了硕士的边缘,后者定义了硕士的核心。但这一切都是我即将完成硕士阶段时候才能体会到的。
至于本节开始的问题,我想上述内容,应该能让你略有感触。
做一件事情
上一小节的内容主要从结构化的层面对本、硕进行了对比,也许可以让你比较直观的感觉到差异。本节将会对其中的一个最重要环节进行深入讨论,即我认为的硕士阶段核心能力——做一件事情。
学习本身其实就是一件事,只是这件事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年,当然,有些人认为自己已经放弃了很久了,但不得不说,作为一个能在社会中生存的人,你其实从未停止学习,之所以你可能感觉不到,是因为我们对学习的定义被限制在了大三之前。大三前,我们所认知的学习就是课本、习题和老师,但从你的本科毕设开始,学习就成了一件只有“弱规范”的创造性进修过程。(“弱规范”指你的学习成果不再有标准结果;创造性指这个学习过程会通过特定的方式调用你在之前所学知识,并形成你的独立认知和思维方式;进修过程指你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所积累的所有成果。)
对于一个二十来岁的人来说,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其实有很多,这里我们限定一个范围,即与工作相关的有限范畴。也许有人会产生疑问,刚才还在学习,为什么又要限定在工作范畴?其实,对研究生来说,课题研究,或者更直白的说:顺利毕业就是他们的工作,研究内容即是工作内容。因此,研究生阶段大多数时候我们都会在一间叫做“研究生工作室”的地方进行“工作”。当然,你说本科生的目标也是毕业,我当然不会反对,但扪心自问两个问题:随波逐流的状态是否可以让你本科毕业?随波逐流的状态是否可以让你硕士毕业?我的答案:前者是肯定的,后者是否定的。
相信能有和我类似回答的人不会少,其原因在于本科阶段我们面对毕业目标中的80%来自标准化课程学习,剩下的20%(甚至更低)来自“弱规范”的创造性进修过程。硕士阶段正好相反,再加上大部分人的课题研究内容千差万别,导致硕士阶段你几乎不具备随波逐流的可能性。
如果你能明白我上述的意思,也许你就能明白我为什么将“做一件事”的能力看作硕士阶段的核心位置。以我自己为例,作为一名机械学科的学生,由于目前交叉学科思想的盛行,我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机器视觉和模式识别,这个领域其实在理学院或电信学院也有很多“同行”在研究,但我与他们不同的是,我还需要对所识别对象的机械结构进行研究,同时也要完成识别之后的执行部分设计。换句话说,导师给我的课题就是让我完整的做出一套可以用于某个机械零件的故障识别系统。我是课题组中第一个涉及该课题的学生,我的导师也没有做过这样的课题,对我来说,我需要做的就是从零开始寻找我自己的那个一,也就是做一件事。
我在这里不会详细说明我是如何做出这个系统的,但当我用了一年时间,完成了这个系统的搭建,已经记不清楚自己需要解决多少个大大小小的问题。在这里我想强调的并不是我可以解决多少科研上的突破,而恰恰我想告诉大家以下两点:
1、隔行如隔山,山间有小路。
一个完整的系统搭建需要很多个不同功能模块的协调配合,而实现这样的协调配合是当时困扰我很久的问题。具体来说,就是将电脑所编程序的识别结果发送给单片机系统。对于很多电信或计算机类的同学来说,这个过程易如反掌,利用串口通信的相关知识就可以做到。没错,这对领域内的人来说很简单,但这对于我来说是个较为陌生的领域,因为单片机的串口功能我只会用别人写好的软件来进行实验,而我的课题要求我要自己将串口部分的程序融合进我所编写的识别程序中。
我所遇到的问题,因为我所处领域的限制,让我对这个问题表现的束手无策,但其他领域的人非常轻易的就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此时,我们就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这两座山之间寻找一条小路,即通过学习对方领域的基本知识,学到足以用对方领域的话术表达出自己的问题,然后坚持不断的寻找目标领域的人询问就是了。
其实我说的这个情况还是比较简单的,因为我已经知道了对方的领域在哪,也就是我已经在空间上定位了两座山的方位,找路就是过程,出结果(无论是好结果还是坏结果)只是时间问题。当我们都不知道该找哪座山来帮忙的时候,那就抱着开放的心态,多看几座山,看的多了,方向自然就有了。
2、山间有小路,路上多崎岖。
找到路就能顺利的走过去么?答案是你想多了。
这还要从串口通信事件说起。我把所有的程序都搞定了,硬件也测试好了,没有问题,但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信息就是发送不过去,接收到的就是乱码。我又将这个问题反馈给了好几个“临山兄弟”,他们对此也很纳闷。又是半个月过去了,那天晚上的十点半。
“最后再试一次就睡觉去了!”
“卧槽!成功了!”
对的,就是戏剧性,这个问题的原因在于我买的这个硬件如果要实现我要的功能,在参数设置上是有限制的,这个限制仅在我的系统中适用,对于其他应用场景都是不存在的。其实,至今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但我知道,能解决问题关键,是坚持,同时也要将这样的意外情况视若平常,因为你遇到的问题,不一定每个都有前人可依,有时候奇葩问题的出现,会让你几近崩溃,但这一切都是过程罢了。
做一件事情,其实大多数时候是简单的,有章可循的,但真的对个人或对一个集体有重要价值的,往往都是那些看似无章可循的。如何面对上述的找山找路过程,以及如何走过崎岖小路,相信在日后的职业生涯会遇到更多更难更奇葩的,但硕士阶段可以给你一个机会,在与工作相关的有限范畴内,进行一次体验式学习和锻炼。
进一个圈子
说完“实”的,现在来点“虚”的。当然,这里并不是说我要开始给大家灌输鸡汤了,这里的“虚”指的是研究生阶段给我们的人生带来的影响。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这是妇孺皆知的道理,同时,他也真实的反应了我们普通人的生活内容。如果我们是创业者,那么身边绝对不会缺少投资人或其他的创业者,同样的,如果我们是硕士生,那么我们身边基本上也都是硕士或更高学历的人。当然,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个圈子,同时,我们的圈子是什么样,我们就是什么样,或者说我们很难凭空的从一个圈子横跨到另一个圈子,除非我们拥有了这个圈子的通行证。
学历圈子虽然不是什么小众圈,但相比其他起源于社会的圈子来说是有很大不同的,即它起源于学校,但可以延伸至社会的各个领域甚至各个阶层。而这个圈子的每个层级之间都是比较封闭的,尤其是向上很难兼容,简单来说就是如果是你本科生,那么你想进入一个硕士的圈子就很难,当然是有人可以融入的,可为此他需要付出的努力会很多。
这个圈子对人有什么作用呢?拿硕士圈子来说,在校时,大家见面相互聊的内容多数和论文,实验,导师相关,如果你刚好出身名校,那么你们讨论的内容很容易就和当今某个领域前沿相关,哪怕仅有千万分之一的概率,你们从某次对话中汲取了灵感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可能就会改变某一领域的现状。当然,多数情况下,我们在一起会聊哪个期刊的审稿人更好“唬弄”。不过即便是如此无厘头的内容,你换一个圈子,别人就不会和你有交流,你自然也就不会有进步或收获。
以上是这个圈子的学校阶段,你可能感觉平淡无奇,甚至有点想笑,但当你们都毕业了,有趣的事情就开始了。你曾经的圈子里面出现了更多领域的从业者,他们带着硕士学历,目前在国内多数单位还是处于“技术型高素质人才”行列,那么这就意味着这个圈子的人会在十年、二十年后,至少出来那么几个领军人,如果恰好这个人就是你,或者是你的挚友,我想这个价值不用多说。当然,被尿浇醒后,我们还是要用平常心看待我们面对的世界,不过再平常,硕士出头的概率还是能高一点的吧(这里我说的是同样客观条件下)。
当然,如果你还感觉不够具体的话,我可以告诉你这样的一个事实:2020年,多数工科对口行业,一般企业研发岗位起步就是硕士,工艺岗一般是本科;优质企业工艺岗起步是硕士,本科很难进入。工资待遇什么的,多数企业本硕没有本质差异,但岗位性质一般是分层的,这就意味着你们所对应的未来职业发展路线很可能是有本质差异的。我承认国内就业环境存在“中国特色”,但目前来说“进门”资格都没有的话,谁也帮不了你。
圈子这个概念很大,相信大家也都有自己的理解,不过越高层次的圈子对应的社会资源就越多,至少这一项我相信大家都是有共识的。很多钻石圈、黄金圈是我们普通人无法触及的,但是高学历圈,虽然不是什么钻石圈,但至少在现在阶段已经是为数不多我们可以真的通过自己努力就可以进入的较高层次圈子了。不是么?
总结
唠唠叨叨说了这么多,其实并不能把题目的问题完整回答了,因为每个人读完硕士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但作为一名普通玩家,我将我自己的感触记录下来,和大家分享,至少可以为这个问题增加一份参考答案。当然,如果这段文字真的可以帮助到你,那么我想我对题目问题就有了答案:
“硕士到底读了什么?”
“读出自我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1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精华
    0
    威望
    2
    K币
    8 元
    注册时间
    2022-7-5
    沙发
    发表于 2022-9-5 23:5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学长 同机械专业,想问下机器视觉和模式识别这是机械那个专业下的分支 大三想考研考这个

    来自iPhone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人人连接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您还剩5次免费下载资料的机会哦~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使用手机端考研帮,进入扫一扫
    在“我”中打开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小黑屋|手机版|联系我们|服务条款|隐私保护|帮学堂| 网站地图|院校地图|漏洞提交|考研帮

    GMT+8, 2024-4-20 02:09 , Processed in 0.102998 second(s), Total 8, Slave 8(Usage:6.5M, Links:[2]1,1_1)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7 考研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 关闭